2016年上半年醫療健康投資領域都有哪些熱點要點,未來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發展和投資并購趨勢如何?
在剛剛結束的2016中國醫療健康投資發展太湖論壇上,華蓋資本創始合伙人許小林針對2016年醫療健康的投資熱點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總結為三點,“未來五年是醫療健康投資的黃金期,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是增速最快的三大爆點領域,單抗藥、二類苗、基因測序、中端診所、兒科服務、腫瘤治療是未來的投資熱點。”
2016年上半年醫療健康行業整體表現
國家統計局7月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GDP實現6.7%的增長,其中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高于GDP3.6個百分點,高于全部工業4.3個百分點,位列12大類工業門類中之首,而且是唯一超過兩位數的行業。
2016年1—5月,醫藥行業主營收入11382億元,同比增長10.5%,高于全部工業7.6個百分點,在所有行業增速中排名前三,其中,醫藥行業實現利潤1173億元,同比增長16.2%,高于全部工業9.8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達到10.3%,行業整體向好。
我國制藥行業大而不強
國內醫藥制藥類板塊41家上市公司,2015年收入總和為1100億元人民幣,仿制藥龍頭梯瓦2015年營業收入197億美元(約1300億元人民幣),創新藥龍頭強生則為701億美元(約4600億元人民幣)。
國內大型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占比約1%,而國際大公司已達到17.8%。另外,我國大型醫藥企業研發成果研發轉化率不到2%,而國際大公司已達到20%。
子行業增速看醫療健康投資趨勢
各子行業趨勢各有不同,對二級市場醫療領域細分子行業近三年來第一季度的收入分析可以看出:原料藥,制劑,中藥,醫藥商業四個老牌子行業體量較大,收入增幅已經趨緩。
生物制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三個新興子行業在二級市場中體量較小,但收入增幅較快,是未來的重點投資領域。生物醫藥領域從2010-2015年復合增長達到22%。醫療器械領域增幅最大達到27%。醫療服務領域利用民營醫院的數量側面反映出其年均增長達到了17%。
中美醫療健康對比來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上,美國2015年的規模是6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則是2800億人民幣。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美國有13000億人民幣,中國醫療市場規模只有3000億元人民幣。
民營醫院的覆蓋診療人次,美國85%的人看病在民營醫院,而中國將近90%的人看病在公立醫院。巨大的差距,行業還處于初期階段,總量不高,但是增量較高,這是一個好的投資領域。
生物醫藥領域的熱點
國內藥物銷售規模前十大部分為中藥注射液、抗生素、輔助用藥以及仿制藥。中國制藥的研發還處于一個較低水平。中國新藥獲批數量看,2011年有600家,但是卻呈現減少的趨勢。
制藥領域發揮優勢,大分子藥是熱點,但是短期內與小分子要平分秋色,如果能夠研制出口服藥,將會有大的爆點。疫苗領域的投資重點并不全部集中于生產環節,在流通領域也將有投資機會。
綜合總結,首仿藥、優質的藥用輔料和cro企業依然有政策紅利。同時抗體藥依然是投資重點,疫苗有新的機會。
基因診斷獨領風騷,第三方影像機構即將崛起
基因方面,基因的單純測序已經不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將來可能在基因解讀和數據的積累是真正體現核心競爭力的地方。
體外診斷是無可爭議的投資熱點,上游尋求技術突破,下游強化渠道控制。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尚不成熟,二代測序+ctDNA是目前最值得投資的方向,臨床應用場景亟待拓寬。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崛起,順應分級診療趨勢,未來有望拓展至腫瘤治療領域。中高型設備往基層醫院覆蓋的國產化,有巨大的機會。
2016中國醫療健康、醫藥及生命科學行業十大熱門趨勢
今年7月份,普華永道中國醫療及醫藥行業團隊推出《2016中國醫療健康、醫藥及生命科學行業十大熱門趨勢》報告,醫療健康行業在2016年將呈現以下十個趨勢:
1.社區醫療水平將提高
對于中國來說,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以及擴大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是當今中國醫療衛生改革的兩大重點目標,并在遠期的十三五規劃中被再次強調。
專業高效的分級診療系統將有助于提高農村地區及社區的醫療可及性,同時并不會過度增加大型社會醫院和專科醫院的負擔。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提供合適的診療服務。
2.高科技數據庫助力醫療發展
在中國醫療行業內,越來越多具有醫療實力的大型綜合型醫院致力于建設基于整合型電子病歷的醫療質控體系。國內醫院的臨床質控管理水平在多年實踐檢驗過程中不斷總結、優化提升并日趨完善,已針對終末質量控制設置了相應的控制手段,但在環節質控、信息化構架與過程監控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3.并購熱潮持續升溫
2016年,醫療及醫藥行業的并購活動將會繼續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除了大型保險公司的合并引人注目,越來越多的獨立醫院和診所將很難僅僅依靠自己繼續維持下去。為了獲取上述組織現有的客戶基礎,大型醫療管理公司正在收購與自身互補的醫療機構。
4.藥品定價更加合理
醫保支付對藥品定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新的醫保藥品支付標準使得醫療機構或參保人員在選擇高價藥時會面臨很大壓力,這種壓力會促進藥品市場價格的降低。第二,預計今后醫保部門除了履行支付職能之外,還會積極參與招標談判和價格的形成。
5.掌上醫療時代來臨
盡管掌上醫療應用的失敗率仍然高達40%以上,新的APP仍然層出不窮。病人和醫生將能夠使用越來越多的APP,通過新渠道進行跨平臺互動。他們期待更多的創新、投資和合作模式。
傳統市場參與者和顛覆者已經建立跨企業的創新平臺和孵化器,從而改變他們對于醫生、設備、藥物、數據、數字化、配送和診斷之間潛在的參與、相互影響及合作新方式的思考模式。
6.網絡安全引人關注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醫療設備制造商在網絡安全方面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中國,網絡安全在很多時候并沒有完全跟上制造業技術的高速發展。
制造商和供應商為了實現新的產品理念,在很多時候把安全和隱私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然而,我們有必要作出改變,不僅僅只關注網絡安全事件的事后的應變,更要讓網絡安全成為產品戰略的核心要素。
7.商業健康保險發展迅速
我國商業健康險市場具有以下幾大趨勢,將給醫療健康市場帶來新的機會:
首先,我們將看到更多的產品創新。
隨著疾病和醫療數據的積累及風險控制水平的提升,保險公司將能夠推出更多真正意義上的醫療保險產品。
其次,健康保險會進一步利用數字化。我們將看到互聯網作為渠道在健康險市場起到更大的作用,并且數字化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在健康險的理賠、支付、風險控制、服務提供等環節。
再次,保險企業將同更多的合作伙伴探索創新合作模式,以尋求新的機遇。
最后,健康保險公司將搭建大健康平臺,整合碎片化的健康和醫療服務,覆蓋消費者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診斷,治療,健康教育,疾病管理,養老等一系列服務。
8.醫療服務成本控制挑戰加大
醫療服務一般以服務類型為成本核算對象,主要包括門診醫療和住院醫療兩大類。財務部門一般根據服務類型設立成本明細賬來核算不同業務的成本。同時,在門診成本、住院成本的基礎上,進一步以臨床服務類科室為成本對象,應將所有門診服務成本和住院服務成本分別按照一定規則分配至各個臨床服務類科室。
在中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精準醫療已成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控制醫療成本的大勢所趨。而這必須依賴于醫療業務系統對于數據的精準采集以及實時分析。在十三五規劃的指引下,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加強信息化建設,希望通過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實現醫院成本精細化的管理要求。
此外,醫院必須研究發現讓流程更加有效的方法,減少流程環節中不增值的作業,實現以患者為核心高效、嚴謹的閉環管理。同時,醫院必須加強各個崗位的人員培訓,確保人員的能力與崗位職責相匹配,以便醫院更好的實現向現代企業化管理的轉型。
9.心理健康不再遇冷
和世界水平相比,我國的精神科醫療資源明顯偏低。在政策上,目前是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如精神科等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領域,但實際上的新增供給仍是偏低。遠程心理健康服務或許可以是一個新的補充診斷和治療手段。
一方面對于精神科資源不足的區域形成遠程的心理健康咨詢和救助的輔助方式,另一方面對于不愿意公開到精神病科或精神病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人群提供一個具有較高隱私保護的咨詢和治療渠道。同時需要關注的是確保提供遠程心理健康咨詢和治療的人員具有相應的資質和服務質量監督也將是一個重要的工作。
10.生物類似藥前景看好
根據IMS的數據,隨著專利藥的到期,未來五年生物類似藥將搶占20%的全球醫藥市場。同時,湯森路透數據顯示,中國已在生物類似藥的研發數量上位居全球之首,其核心專利數量,也緊跟在美國與歐盟之后。在治療領域方面,腫瘤、糖尿病和免疫系統為其主要的關注領域。
然而,龐大的中國生物類似藥市場,看似機會無窮,卻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依照現行臨床試驗的規定,研發成本也相當高昂。生物類似藥研發過程的復雜度與不確定性比化學仿制藥高出很多,對于藥廠的生產技術要求更為嚴格。因此,藥企需要積極與創新的解決方案來克服目前的挑戰與困難。